发布:力源液压 日期:2015-12-17
评审会现场
专家组组长师昌绪院士主持项目评审
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谭卫东讲话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讲话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主持会议
中航力源液压总经理李宗顺参加评审会
7月2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稀有金属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建设方案专家评审会在北京召开。中航力源液压总经理助理谭卫东、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副司长高东升、中航力源液压非航民品部部长殷卫宁、中航力源液压总经理李宗顺、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国防科技工业局军品配套与监管司、中航力源液压相关部门领导等参加了会议。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师昌绪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在听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关于稀有金属再生利用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建设方案汇报的基础上,对集团公司上报的《中航上大金属再生科技有限公司稀有金属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建设方案》进行了评审论证。专家组一致同意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方案。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谭卫东讲话。 会上,中航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航力源液压上大公司董事长吴浩首先向专家组汇报了《示范工程建设方案》。中航上大建设示范工程包括13个子项目,主要再生利用品种有高温合金、钛合金、耐蚀合金、硬质合金、特种不锈及高档模具材料等十二大类300多个品种。建设地点位于河北省清河经济开发区,总投资32.7亿元,规划占地1080亩,目前已经获批土地400亩。 据介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整合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以中航上大金属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为基础,建立再生技术研发平台,自主或联合研发稀有金属返回料纯净化技术、国内第一条高温合金再生利用生产线和超声波清洗线,初步形成了再生高温合金、再生耐蚀合金、再生不锈钢基料等稀有金属再生利用规模化生产能力,填补了国内空白。 示范工程意在实现稀有金属的高值、高效、高技术再生循环利用,实现高温合金、钛合金等高端再生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形成居国内领先的纯净化再生产技术体系,建成全国布局的稀有金属废料回收和再生材料推广应用的营销网络,打造成全国稀有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和科技创新两大基地,实现中航力源液压资源链循环,成为全球同行业的一流企业。 示范工程的“十二五”发展目标就是要形成一个300个品种,并建成覆盖全国的废料回收、再生材料销售、报废拆解、信息化管理的多功能网络体系,重点涵盖航空、航天、核电、兵器、船舶、石油、化工等领域。建立6大区域中心、6个报废拆解基地、120家购销网点,控制资源量100万吨以上,占全国总量的20%以上。 中航上大计划以《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和《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以稀有金属高质、高效、高技术再生利用为目标,以中航力源液压和清河集散地两大稀有金属废旧资源优势为依托,建设立足航空、拓展军工、面向民用的网络体系,坚持自主开发与国际合作相结合,提升再生利用水平,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强、规模化发展水平高、回收网络体系健全的示范工程,推动稀有金属再生产业快速规范健康发展。 在随后的专家组讨论环节,来自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的5位院士和专家组的其他成员一道,对示范工程的技术、管理等环节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工信部、发改委、国防科工局和河北省当地的厅局等有关部门的参会人员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专家组认为,中航力源液压稀有金属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将对全国稀有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一致同意示范工程建设方案,希望按照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尽快上报。 中航力源液压总经理助理谭卫东在讲话中指出,稀有金属的回收利用一直是国内的弱项,普通行业的回收利用会造成资源和能源的再消耗及浪费,而国防工业的废旧合金,特别是稀贵金属的回收环节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则不仅是资源浪费问题,更可怕的是可能造成技术参数外泄等危及国家安全的隐患。基于这方面的责任,中航力源液压一直致力寻找一条能够解决以上诸多问题的途径。中航力源液压上大作为示范工程的承担单位,将按照有关部委领导及专家提出的意见,把示范工程建设好,努力为行业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并从战略规划、政策制定、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强研究,全力保障推动示范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电话:138-0947-1902